
預防醫學是指以預防疾病的發生,來代替對疾病的治療,這與華人「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相符,又與中醫「上醫治未病」的境界相呼應,《黃帝內經》曾提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是一種預防醫學概念。預防醫學着重在保持、促進與維護普羅大眾、特定群體或一般個人的健康,並包括預防傳染病、疾病、殘疾、癌症、其他身體組織變異、與過早死亡的發生,因此涉及多個科學、醫學與公共衛生領域。
預防醫學已經不在是單一的學科了,它是諸多學科的結合體。我們把現今的醫學體系劃分為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以及康復醫學這四個方面的醫學。在隨著醫學科技的廣泛進步,以及以預防為主的衛生體系也在我國傳播開來。在醫學實踐中,預防醫學不斷完善進步,人群則是預防醫學的主要對象,從預防觀念出發,進行外界環境因素和人類健康關係的研究,從而達到疾病的預防,提生人們的健康,延長生命的作用。
現階段的預防醫學
隨著醫學模式的提出,並且有效地與健康觀念相結合後,得到了一個嶄新的新模式: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從而加快了預防醫學理論的發展,使預防醫學進入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同時終結了無病:健康的舊觀念。然而病因、臨床前期以及臨床二級的預防原則問題已經作為預防醫學的策略核心。危險因素與高危群體的研究是其進行探索病因與制定方案的重要理論,並且具有實踐的意義。
電腦技術的引進是預防醫學的發展的前提,隨著近些年的Internet廣泛應用,使人們的生活、工作變得信息化、簡單化。醫學信息技術的網路建立,使各個研究機構得以相互連接並且進行交流,為預防醫學開展提供了極大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