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藝人李玟(Coco)不敵憂鬱症輕生離世,舉世嘩然,令人不甚唏噓。據報導,李玟長年飽

受腿疾之苦,剛於 2 月進行手術,正在休養復健中;近年富商老公外遇之傳聞甚囂塵上,

也因此屢傳婚變。也因此,在身體不適、婚姻不睦的狀況,使得李玟不幸罹患憂鬱症,雖

家人已發現異狀,但仍阻止不了憾事發生。

食品時效期怎麼訂?

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有效日期的表示是政府的要求,為了保障食品安全。不過訂

出有效日期者是食品製造商,他們會按照產品的製造、特性的不同,找出會影響食物品質變

化的原因,透過一連串的實驗分析,推估出一個可以確保食用安全的時效。

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憂鬱症調查,按人口比例估算顯示,全台有 8.9% 的人有憂鬱症狀,約

200 萬人;其中,中重度憂鬱者佔 5.2%,約 125 萬人。而衛福部統計,國內憂鬱症會造成

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及失能,是所有疾病中的第一名。

身心科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因憂鬱症就醫的女性是男性的 2 倍,以 45 歲至 64 歲女性

居多。就 107 年的憂鬱症患者中,45 歲至 64 歲有 16 萬 4427 人,相當於每 3 位憂鬱症患者,

就有 1 人是 45 至 64 歲。

高盛行率可能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社會期望、人際關係問題以及其

他心理和生理因素。而處於快節奏生活方式和高度競爭的環境,也可能對憂鬱症的盛行率產

生影響。

據統計,自殺族群 7 成以上有憂鬱症,罹患憂鬱症的自殺風險約為一般民眾的 20 倍,顯示身

心疾患與自殺行為之間存在緊密的關聯。雖然不是每 1 位憂鬱患者都會嘗試自殺,但許多研究

表明精神疾病是自殺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其原因為:

心理痛苦:憂鬱症患者通常經歷情緒困擾、心理痛苦和絕望感,這些感受可能促使他們考慮

或嘗試自殺作為 1 種逃避或減輕痛苦的方式。無助感:某些身心疾病,如重度憂鬱症或焦慮

,可能讓患者對現狀感到束手無策,

無法找到有效的應對方式,可能加劇他們輕生的念頭。

精神病症狀:某些精神疾病症狀本身可能增加自殺風險,例如,思覺失調症患者可能出現幻

覺或妄想,可能使他們產生自殺念頭。

社交隔離:精神疾病可能導致患者與社交隔離,因此感到孤立、被排斥,或無法獲得支持,

增加自殺風險。

高風險行為:某些精神疾病,如邊緣人格障礙或酒精或藥物濫用障礙,與自殺行為高度相關,

可能導致衝動無法控制和衝動行為,增加了自殺風險。

不過,選擇輕生是 1 個複雜的多因素問題,其風險可能受到許多個體和環境因素的影
響,包括精神健康、社會支援、生活壓力、個人經歷等等,無法用一個因素概括。
他提醒,對於憂鬱症患者應提供適當的治療、支援和心理諮商是相當重要的,才能
減少他們選擇自殺的可能性。如果有自殺想法或感覺絕望,請立即尋求專業的幫助和支持。

Author: Admin

HK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