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數字顯示,每五名65歲的長者中,便有一名跌倒一次或以上;而每十名跌倒的長者中,更有一名長者有嚴重受傷或骨折。要預防長者跌倒,可從內在因素、環境因素和行為因素入手。

1. 內在因素:即因患有長期病患和服藥,引致跌倒的風險。
長期病患如中風、認知障礙症、糖尿病,或視力衰退如白內障、黃斑點退化等,抑或是服用的藥物可引致昏昏欲睡、頭昏眼花等,均有機會令長者跌倒。患有長期病患的長者應留意身體對藥物的反應,並從床上起來時,先在床邊坐約一分鐘,才慢慢站起來。另外,有關視力衰退問題,更應盡早求醫,外出時應配戴太陽眼鏡,避免配戴漸進鏡,減低絆倒的風險。

2. 環境因素:即室內和室外的環境導致長者跌倒。
室內環境應保持明亮光線;保持走廊通道暢行無阻,並於房間及走廊設置自動感應照明燈;浴室內安裝扶手及使用防滑墊,避免使用浴缸,另保持浴室整潔乾爽;亦應於門檻或梯級貼上顏色鮮明的貼紙作提示,或拆除門檻等。此外,於室外活動時,應穿著配以防滑及深坑紋設計合適的鞋,內足弓亦需有承托,以保護足踝。

3. 行為因素:即長者進行一些可導致跌倒的行為。
長者應戒酒,避免高危動作,如有需要應使用助行器,並多練習強化及平衡運動。

一旦長者不慎跌倒,應保持鎮定,如四肢無恙便慢慢移動身體,扶著家俱站起來,若無法站起,可嘗試打電話、按平安鐘或高聲呼救。如有行動不便或嚴重痛楚,應盡快求診以作詳細檢查。

Author: Info Health